日前,大連市總工會(簡稱市總)通報2021年度大連市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評審結果,大連北方互感器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大北互)榮獲“創新優秀成果”1項;“先進操作法”1項;“合理化建議項目”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優秀獎1項。
為進一步提升廣大職工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技能素質,充分展示職工群眾的聰明才智和工人階級的偉大創造力量,市總工會聯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科學技術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在全市開展以“五小”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
此次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大北互積極參與,中壓技術部高慶利申報的《環氧樹脂真空澆注后期固化工藝》獲評“大連市群眾性技術創新優秀成果獎”,《制作互感器鐵芯操作法》獲評“先進操作法”;中壓技術部徐策申報的《電壓互感器一次線圈屏蔽結構的建議》獲評“合理化建議項目”二等獎,王成恩申報的《模具緊固結構的建議》、李鋒申報的《一種電壓互感器C型鐵芯固定裝置的建議》、劉立偉申報的《一種用于互感器鐵芯熱處理工序中的鐵芯固定工裝的建議》獲評“合理化建議項目”三等獎,劉麗娟申報的《一種電流互感器二次端的密封結構的建議》獲評“合理化建議項目”優秀獎。
近年來,大北互以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名師帶高徒等群眾性技術創新平臺為陣地,加大扶持力度,激勵了一批愛崗敬業、精通業務、富于創新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技術創新成果,推升了企業的創新力、服務力和引領力。
2022年,大北互科技創新工作再添碩果,喜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項。截至目前,企業擁有發明專利17項,實用新型專利210項,專利總量達227項,專利轉化率高,所有專利已全部成功轉化為實際經營性產品。大北互努力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更全面利用知識產權來保護本企業核心技術產品,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綜合實力穩居中國互感器行業前二強。產品已廣泛應用于構皮灘、長江三峽右岸等10余個大型水力發電工程,景泰、白城、泉州600-1000MW近百臺火力發電機組,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廣東臺山核電機組,北京鳥巢(北京太陽宮奧運發電工程)、第十一屆全運會濟南場館、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武漢場館、2022北京冬奧會場館的供配電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充分展現了大北互在技術研發與創新領域的持續引領力。
市總希望獲獎的優秀集體和個人,珍惜榮譽、再接再厲,積極創新創造,勇于破解難題,做表率、顯擔當,以技術創新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全市各級工會組織要大力引導廣大職工以這些先進集體和個人為榜樣,立足崗位、刻苦鉆研,以優秀創新成果提升個人勞動技能,促進企業發展,為大連三年挺進萬億GDP城市貢獻力量。